在中國福州馬尾,一座承載著近代中國自強之夢與海洋情懷的宏偉建筑靜靜佇立,這便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船政文化的傳承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展覽形式,吸引著無數游客與學者前來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籌建于1997年,初名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2004年全面改版并更名為現名。它不僅是一座專題博物館,更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個國家級榮譽的獲得者。2024年8月,它更是榮膺國家二級博物館的殊榮,這標志著其在船政文化傳承與弘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2022年1月,船政博物館遷至船政文化城馬尾造船廠片區原綜合倉庫內,展廳面積達到約4500平方米。在這里,兩個基本陳列——“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和“閩都瑰寶——船政文化攬勝”為游客們展開了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1、自強之道:船政歷史文化陳列
十九世紀,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仁人志士們開始探索民族的救亡、自強之路。1866年創設于福州馬尾的船政,就是近代中國人探索國家自強之道的重要實踐產物,承載著追趕世界、捍衛海權的時代夢想。船政在其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懈的努力,開創了近代中國造船工業、工程科學、近代教育、海軍建設等事業的基礎,錘煉出了以科學與愛國為重要標志的船政精神,對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步入展廳,這里,我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十九世紀,感受到了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艱難與困惑。工業革命在歐洲的全面興起,使得西方列強國家憑借先發優勢,以堅船利炮開路,加速向全球進行擴張。而古老的中國,則接連遭遇列強入侵,面臨前所未遇的巨大變局。為了挽教危亡,謀求自存,中國人民開始了尋求自強的探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船政應運而生。作為中國第一個專門的海防近代化國家機構,船政設于福州的海上門戶馬尾,將海上自強作為目標,以“權侵諸我”為原則,通過契約化形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在這里,中國人掌握了造船技術和海軍知識,開始了中國海上力量走向近代化的時代跨越。
展區中,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以及逼真的復原場景,將船政的誕生、發展、壯大歷程娓娓道來。我們仿佛看到了那些懷揣著強國夢想的船政先驅們,如何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船政教育展區則展示了船政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卓越貢獻。船政創建時即高度重視教育,專門設立新式教育機構,開展工程技術和海軍軍官教育。這里培育出的新式人才,不僅解決了涉海事業的急需,還成為中國社會近代化的星星火種。展區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曾經在這里學習、成長的杰出人物的照片和事跡介紹,感受到了他們身上的科學精神和愛國情懷。
政制造展區則展示了船政在造船工業方面的輝煌成就。通過學習、引進歐洲工業技術知識,船政建成了大規模的造船基地,掌握了蒸汽艦船以及蒸汽機、鍋爐等核心裝備的設計建造能力。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那些曾經馳騁在海洋上的船政艦船模型,感受到了它們所承載的榮耀與夢想。
船政海軍展區則展示了船政在海軍建設方面的卓越貢獻。船政造艦、育人、編練艦隊,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展區中,我們看到了那些曾經為保衛國家海疆而英勇奮戰的船政海軍將士的照片和事跡介紹,感受到了他們身上的英勇與無畏。
2、閩都瑰寶:船政文化攬勝
船政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和精神內涵。在船政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科學與愛國為重要標志的船政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船政的造船、育人、海軍建設等方面,更滲透到了船政人的日常生活中。他們追求科學、勇于創新、不畏艱險、敢于擔當的精神品質,成為了船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是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民族精神的殿堂。它不僅展示了船政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更傳承了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在這里,每一位參觀者都可以深刻感受到船政文化的魅力和內涵,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海軍和船政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讓我們共同銘記這段歷史,傳承這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如何讓黨建教育深入人心,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答案或許就藏在“沉浸式體驗”之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些精心設計的黨建展廳,探索它們是如何通過沉浸式體驗,打造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紅色教育空間的。
青年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期間,他完成人生的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生到教師再到職業革命家;二是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到初步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份子再到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橘洲沿革展一以印象人畫,以精神人詩,從橘洲的形成、發展到消沉再到現在的繁華,成為湖南建設兩型社會的新亮點!
這座江南文化明珠,鑲嵌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人民廣場的北側,以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榮耀身份,熠熠生輝。它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如同一扇窗口,向世人展示著地域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
在展廳展館中,時間軸設計是一種強大的表達方式,它可以描繪歷史、文化、科技、經濟或社會變革等眾多領域的發展軌跡。通過時間軸的呈現,參觀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這些主題的深厚歷史背景及其發展歷程。
曾經年少的我們,已為人父母,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也會懷念起自己的青蔥歲月想起那些泛黃的畫面,回憶起童年的樂趣,如果有一個追憶童年的博物館,那該是什么樣子呢?
山東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成立于1954年,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1899號。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前沿科技如同破曉的曙光,照亮了人類前行的道路。人工智能(AI),這一昔日科幻小說中的概念,如今已悄然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以其深厚的科技底蘊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陣地。上?!と斯ぶ悄苷箯d,正是這一時代浪潮中的璀璨明珠,它不僅記錄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更展望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璀璨文明的專題遺址博物館,靜靜地坐落于鄭州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它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引領著我們穿越時空,探尋早商文化的奧秘。博物院的整體建筑充滿了創意與深意。建筑外觀以抽象的幾何造型呈現,仿佛是古文明的天然屬性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那斜面、斜線元素的運用,如同破土而出的文物,散發著磅礴的氣勢,讓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商代文明的深厚底蘊。而整體建筑與城垣的緊密結合,更是將博物院巧妙地融入了商城遺址公園之中,使得歷史與自然、人文與景觀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有一條公路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自駕愛好者,那就是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的318國道。為了致敬這條傳奇之路,雅安交建集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和總書記提出傳承弘揚“兩路”精神10周年之際,精心打造了318公路文化體驗館。這不僅是一個公路文化主題場館,更是一個自駕川藏線的沉浸式綜合體驗空間,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深刻感受到318國道的壯麗與魅力。